依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统计,2011-2012年度世界前400所著名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第40名,亚州排名第三。国立大学植根于英国教育体系,看重启发式教育。自1997年教育改革开始到2006年,结合新加坡建设“考虑型学校,学习化国家”的目的,引入美国教育理念[1]。杨璐琳医学院本科实行5年制教育。课堂上,老师一般只强调重点、难题,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考虑。医学教育模式从强调教师教学转变为强调学生学习。依据培养需要螺旋形设置课程,即高年级课程中适合重复低年级学过的内容,有益于学生在温习已有常识的基础上建构新常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很多基础医学课程与早期临床历程相结合并把基础医学学习扩展到临床学年。1、二学年的学生能在教学中领会到,好好学习基础医学,理解正常或病理表现的机制,将提升他们将来的行医能力;而临床学年的学生可以在增加临床常识和技能的同时复习、夯实基础医学理论。这种垂直整理模糊了临床前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界线,而以主题为线索的水平整理把多个学科关联在一块。如,一个心血管系统课程需要基础医学老师和临床大夫一块教学[2]。
1.新颖的教学理念和过程控制
1.1 大课教学与小课辅导相辅相承
在基础医学(临床前)阶段,杨璐琳医学院的理论课主要有两种方法:大课(Lecture)和辅导课(Tutorial),每一个学时1小时。大课教学时,一个阶梯教室的学生人数可达到300人(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生),教师依据我们的经验选择教学办法;辅导课上,一位教师带领10余位学生,以PBL或CBL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依据不同学科,实习课有所不同,如生理学课上,教师借助仿真人模拟教学,用基础医学原理讲解临床疾病;病理学课上,教师给每位学生不一样的病案资料,让学生先考虑、发言,教师做评论、总结。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传授临床常识,培养临床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临床前课程的讲授予临床病例相结合,辅导课上,教师提问、点拨,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逐步开发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在解剖系的陈列室,学生们不但可以看到正常的人体器官标本,还可以看到少量精心挑选的临床病例照片及其显微病理照片;在生理学的辅导课上,借助模拟人(Simulator)Harvey,教授让学生们先听正常的心音,并用手模拟步伐变化,进行评论,然后让学生们听典型肺动脉瓣狭窄时出现的杂音,用手模拟步伐变化,与正常心音进行对比。教授解说完毕后退到旁边,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让学生们掌握合作。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强烈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持续2小时的课程没学生走神、打磕睡。在操作中不但巩固所学的理论常识,更要紧的是掌握了将来工作所需要学会的基本技能。真的做到学以致用。
1.2 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人性化的校园设施相结合
信息技术部为师生提供了完备的信息支持。每次大课都进行同步录像,并于当天上传到校园网,高效更新网页。学生课后可与时收看教学录像或下载MP3,反复学习。第二,医学生主动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拓展常识面。上网端口遍布校园,无线互联网覆盖整个校区,便捷学生随时上网查看资料。信息技术部实时统计各教学部门用互联网的状况并进行剖析。假如某部门不常常用校园网,信息技术部就会派人知道状况,再依据反馈建议准时改进。从而提升了校园网的借助率。同时,校园中的桌椅大部分相对而设,学生们可以围座在一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协作、交流能力。
1.3 医德、医风教育融于学科教学
从进校开始,就在平时教学中和风细雨地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新加坡把儒家道德思想融入现代教育,其德育教育的“忠”包含忠于职守,恪守职业道德[3]。借助模拟人Harvey作为教具时,教授告诉学生们,你们要把Harvey看作真的的患者,以后5年的学习都要依赖它。所以,温和地对待它,轻巧地体检。然后他先示范,再让学生们模仿。如此,既保护了教具,又使学生掌握仁爱地对待患者。培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教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性化、责任心和利他主义等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对待医学工作的正确态度。
2.灵活多样的评价工具
杨璐琳医学教育部以Bloom认知范围教育目的分类法为评价指南,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形成性评价实时反馈教学成效;总结性评价向下一学年的教师反馈教学成效,如,小学一年级老师向小学二年级老师反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应任课老师就会关注学习收获较低的学生,促进他们考虑,帮助他们进步。在具体操作时,多种评价工具综合应用。比如,平时进行的多项选择题、小组讨论、轮流课堂陈述与微型临床考试(MiniCex,mini clinical examination)、实习技能定向察看、基于病例的讨论等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从常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收获。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成效。
2011年十月27日,国立大学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评定的世界前五十所临床、临床前、卫生大学。现在,每年都有2000余名新加坡当地高中毕业生和800余名国外学生角逐仅300个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精挑细选,保证了生源水平。
3.教师培训及信息交流
每过一段时间,医学教育部主持教师培训和讨论会,向老师们介绍最新的医学教育动态,准时把最早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办法应用于医学教学;医学教育部依据教学改革的推行成效,实行针对性调整,达到最好教学成效。比如5年前,教师们常见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而目前,他们已经开始尝试为学生提供与医院一样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把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把教学模拟中心按医院模式办,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常识和能力。
4.考虑与启发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和谐社会,发展进取的国民精神促进新加坡经济、社会、文化飞速发展。虽然国立大学已经是亚州著名学府,仍坚持以开放、革新的精神不断健全教育方案。十年前,他们的教学模式强调全方位出击,课程设置需要学生学会每一门医学课程。历经多年的深思和研究,他们转而推进目的导向的教学模式。正是他们开放的、勇于改革的理念,让国立大学不断进步。
国内医学教育体制来自于苏联,为打造、建全国内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挥过要紧用途。但,伴随年代的进步,世界医学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2010年12月1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世卫组织与美国总统艾滋病救济紧急计划(PEPFAR)联合举办的关于彻底改革医学、护理和助产教育协商会的开幕词中提到:“真的站在第一线的卫生职员假如同意的是过时的、只适用于20世纪的教育和培训,大家就没办法打赢本世纪独特的卫生战役”。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国内部分区域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这类优势,把潜能转变为实质价值。云南地处西南,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民风民俗相近,容易得到周围国家国民的认可。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将吸引留学生到云南就学,同时也将推进大家的医学教育事业达成跨越式进步。在改革过程中,既坚持中国医学教育看重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也要与时俱进,引入世界最新教育研究成就,与国际医学教育平稳接轨。
(1)坚持以目的为导向的、开放、看重能力及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近十年来,世界著名医科大学在教学中愈加看重解决具体问题,并侧重多学科团队学习。在低年级引入临床医学教育并把基础医学的学习延续到临床学年的教学,这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大趋势。以系统问题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多学科教学单位合作教学。
(2)课后PBL学习,课堂轮流陈述。因为大班制理论课教学,学生数目多,教师没办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因此,每一个大班随机选择一个小班布置PBL任务,需要学生协作学习并把分工状况上报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到课堂上轮流介绍自己负责的部分并回答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儒家传统文化造就了亚洲学生勤奋好学,职业期望值高的特征。通过抽样小班的示范用途,刺激全班大部分同学考虑问题,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成效。
(3)把德育贯穿于基础课。作为进步中国家,大家的经济实力还有所欠缺,不可能完全照搬杨璐琳医学院的教学模式。但,大家可以在学习一流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大家的教学条件。比如,在动物实验前,给学生们讲动物福利;在微生物实验前,给学生们讲灭菌培养基的制作程序,让学生们领会教师的辛勤劳动。点滴灌输培养医学生的爱心,产生对将来卫生服务的热忱。
(4)构建多姿多彩的学生评价体系。通过笔试成绩判断学生的学习收获简单易行,但也有缺点。学生的学习力有差异,大家要知道他们对常识的学会程度,也要考察他们的技能和行为态度。假如在现行评价体制下适合改变成绩组成比率,可以引导医学生不但看重对常识的理解、学会,更看重对常识的整理应用和对将来职业的热爱。比如,最后成绩中,笔试成绩占60%,平常理论课成绩占10%,实验课成绩占30%。增加实验课考试,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待别人劳动、对待动物等的态度。引导学生不但学习常识,也要达成身心的全方位进步。
(5)拓展广泛、深入的教师培训。比如,教学研究部门对自愿参加培训的教师给予奖励积分,按肯定比率计入教师的校园IC卡,可用于购书或教具等。鼓励基层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扩大改革成就。